江蘇省鼓勵發展平價上網光伏項目、申報國家領
來源: 作者:kvtest 時間:2019-03-26 16:42:48 閱讀量:[前言]:色欲色欲天天天WWW亚洲伊至誠官網訊:近日,江蘇省發布《環境基礎設施三年建設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鼓勵平價上網光伏項目。 1.堅持把可再生能源作為保障能源供給的重要組成、調整能源結構的重要抓
色欲色欲天天天WWW亚洲伊至誠官網訊:近日,江蘇省發布《環境基礎設施三年建設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鼓勵平價上網光伏項目。
1.堅持把可再生能源作為保障能源供給的重要組成、調整能源結構的重要抓手。堅定不移發展光伏,鼓勵發展技術先進、就近消納、平價上網的光伏發電項目,積極推進寶應、泗洪光伏“領跑者”基地建設,全力支持阜寧、沛縣等地申報國家光伏領跑者基地,擴大我省光伏應用規模。
2.以分布式為重點,有序推進分散式風電、分布式光伏發展,加快推進分布式能源市場化交易以及多能互補等各類國家和省級試點,促進能源供需實時互動、就近平衡、梯級利用。以降成本為目標,促進新能源產業技術進步和產品創新,盡早實現風電發電側平價上網、光伏用戶側平價上網,積極穩妥推進售電側改革和增量配網業務試點改革,降低終端用能成本。
3.堅持海陸並舉、以海為主,2020年風電裝機並網規模突破1000萬千瓦。
4.積極發展生物質發電,推動生物質直燃發電、生物質氣化發電、沼氣直接利用等多形式利用。
5.到2020年,全省天然氣利用規模達到320億立方米左右,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1.5%以上。
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江蘇省環境基礎設施三年建設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蘇政辦發〔2019〕25號)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江蘇省環境基礎設施三年建設方案(2018-2020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9年3月7日
(此件公開發布)
江蘇省環境基礎設施三年建設方案(2018-2020年)
環境基礎設施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支撐,是改善城鄉生態環境質量的基本保障。長期以來,我省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存在廢棄物收集處置能力不足、運營監管不到位等突出問題,難以滿足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需要。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決策部署,加快推進環境基礎設施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提高設施運行效率,結合我省實際,製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係列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舉措,堅持問題導向,以城鄉汙水處理、工業廢水處理、垃圾處理、危險廢物利用處置、汙泥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利用、清潔能源供應及園區監測監控能力建設為重點,加快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促進環境基礎設施增量、提質、增效,顯著提升全省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高水平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1.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充分認識環境基礎設施的係統性、整體性,結合長江大保護、產業轉型升級等實際需求,堅持先規劃、後建設,有序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使其既滿足當前一段時間的需要,又能為未來發展預留空間。針對不同領域,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相結合,不斷增強環境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和輻射作用。
2.補齊短板、共建共享。重點加大對環境基礎設施短板的建設力度,保障環境基礎設施有效供給。倡導集約節約和共建共享理念,鼓勵各類汙染物協同治理,鼓勵采取產業園區選址建設模式,形成一體化項目群,探索跨區域環境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實現一定區域內共建共享。
3.加強監管、提質增效。優先加強涉及城鄉穩定發展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高環境基礎設施應對各種風險的能力,加強環境基礎設施運營管理,提高設施運行效率和設施服務水平,保障城市及園區健康運行。
4.創新機製、多管齊下。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深化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抓手,針對環境基礎設施的基礎性、公益性特征,建立完善高效的投入機製、市場競爭的價格機製、開放共享的運行及管理製度。拓寬資金來源渠道,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環境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與運營,深化環境基礎設施的供給方式改革。
(三)建設目標。
到2020年,全省基本建成布局完整、運行高效、支撐有力的環境基礎設施體係,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全麵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城鄉生活汙水處理目標。到2020年,建製鎮汙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全麵推進城鎮雨汙分流管網建設,新增汙水管網3000公裏,改造汙水管網600公裏。加快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蘇南有條件的地區每個行政村建有生活汙水處理設施,蘇中蘇北地區60%的行政村建有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加快推進全省城鎮汙水處理監管信息平台建設,完成省級監管平台建設。
——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目標。到2020年,各設區市和重點地區危險廢物處置能力與產生種類、數量基本匹配,處置設施布局趨於合理,處置能力不足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全省基本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危險廢物處置體係。其中,工業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較2017年新增85萬噸,年總處置能力達到180萬噸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完善生活汙水處理設施,促進水環境質量提升。
1.加強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
切實加強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實現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由“規模增長”向“提質增效”轉變,由“重水輕泥”向“泥水並重”轉變,全麵提升我省城鎮汙水處理設施的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
(1)推進汙水管網建設,完善汙水收集係統。
加大城鎮汙水管網建設力度。優先解決已建城鎮汙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不足問題,強化黑臭水體沿岸的汙水截流、收集和處理,遵循配套管網建設適度超前的原則,推進新建汙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運,進一步提高汙水收集率,充分發揮汙水處理設施效能,到2020年新增汙水管網3000公裏。
(2)加強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提高運營管理水平。
依照城鄉統籌與區域協調原則,進一步推進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優化汙水處理設施布局,2018-2020年,全省新增城鎮汙水處理能力100萬噸/日以上,蘇中、蘇北地區加快實現建製鎮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加強城鎮生活汙水處理廠再生水回用設施建設,加大再生水利用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引導工業企業優先使用再生水。
2.有序推進村莊生活汙水處理。
根據農村不同區位條件、村莊人口聚集程度、汙水產生規模,因地製宜采用汙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和處理工藝。推動城鎮汙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優先整治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周邊和水質需改善控製單元內的村莊生活汙水。積極推廣低成本、低能耗、易維護、高效率的汙水處理技術,鼓勵采用生態處理工藝。提高農村汙水處理設施管網入戶率,加強生活汙水源頭減量和尾水回收利用。鼓勵各地探索工程總承包等形式,優選專業企業承擔村莊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與運行維護,強化縣域內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規模化建設、專業化管護、一體化推進。
(二)強化工業廢水全處理,確保穩定達標排放。
1.完善工業廢水處理標準體係建設。
構建針對特征汙染物管控的工業廢水處理新模式,按照《關於進一步加強化工園區水汙染治理的通知》(蘇環辦〔2017〕383號)的相關要求,將工業廢水特征汙染物的管控推廣至省內所有工業園區,統籌建設園區企業廢水特征汙染物名錄庫,強化園區特征汙染物監測能力建設,依據特征汙染物的管控要求完善園區廢水接管限值;同步修訂完善和更新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相關接管限值、排放標準和收費依據,按照園區所在地理位置、敏感性、園區規模和產業定位區分,建立健全標準,並提出差異化管理要求,具體實施分類施策。
2.提升園區配套汙水處理廠處理能力。
強化園區配套汙水處理廠建設,工業廢水超過1萬噸/日的園區,原則上應單獨建設配套的工業汙水處理廠。工業廢水接管量超過20%的城鎮汙水處理廠,強製開展特征汙染物的管控,開展一批處理工藝改造工程,配套相應的特征汙染物處理工藝並強化監測。新建冶金、電鍍、化工、印染、原料藥製造等工業企業(有工業廢水處理資質且出水達到國家標準的原料藥製造企業除外)排放的含重金屬或難以生化降解廢水,以及有關工業企業排放的高鹽廢水,一律不得接入城鎮生活汙水處理設施。評估現有接入城鎮汙水處理廠的工業廢水對設施出水的影響,導致出水不能穩定達標的要限期退出。
3.強化園區配套雨汙水管網建設。
針對有化工定位的工業園區,推行“一企一管,明(專)管排放”,“一企一管”覆蓋率達到100%,並按照要求配套相應常規指標、特征汙染物在線監測設施、視頻監控設施和水質反饋泵閥聯動設施,逐步在電鍍、印染等園區開展“一企一管”係統試點建設。強化現有園區管網的雨汙清汙分流規範化改造,加強園區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全麵實現雨汙清汙分流。梳理並完善園區現有雨汙管網資料,完成所有工業園區管網的疏通和檢修,有條件的園區開展綜合管廊建設。
4.開展工業汙水處理設施信息化管理係統建設。
加快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信息係統建設,開展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全過程管控和智慧管控。統一建立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管理平台,同步納入企業排放端、園區汙水管網和園區汙水處理廠所有監控點,將所有園區汙水處理廠相應進出水指標、特征汙染物管控、工況監控、二次汙染控製等相關數據和監控圖像進行集成和集中管理,實現所有省內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的聯網監控。
5.推行工業汙水處理廠尾水中水回用。
積極開展尾水深度處理和再利用,通過人工濕地、生態濾池等方式,對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出水進行過濾處理,提高尾水排放的穩定性。鼓勵開展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尾水中水回用,以實現中水回用的多元化應用為目的,有效降低中水回用的成本,增加中水回用的效益。統籌資金安排,製定相關激勵政策,保障中水回用的實效。
(三)推進垃圾收運處理設施建設,提升資源化利用水平。
1.繼續推進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
繼續大力推進生活垃圾焚燒廠和“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市縣集中處理”的生活垃圾收運體係建設,重點推進蘇北地區生活垃圾焚燒廠的建設,加強對蘇北地區垃圾焚燒廠址、工藝、裝備等選擇的指導,積極探索相鄰區域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共建共享模式,切實提升區域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能力。強化餐廚廢棄物、建築垃圾、農貿市場及園林綠化等有機易腐垃圾資源化利用與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加快構建與終端處理設施相匹配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係,切實提高全省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港口船舶生活垃圾接收設施建設,並與市政公共轉運處置設施做好銜接。到2020年,新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2萬噸/日。
2.加強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運行監管,確保穩定達標排放。
督促指導全省生活垃圾處理運營單位進一步落實規範化管理措施,嚴格執行國家和省有關技術規範和操作規程,製定生活垃圾處理廠(場)各項汙染排放指標自查或第三方監測計劃,切實加強對現場作業及監管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運行管理水平。加快推進生活垃圾焚燒廠信息化、智能化監管,實現垃圾焚燒全過程實時監控。嚴格落實“裝樹聯”相關要求,逐步實現汙染物排放數據信息公開。強化焚燒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煙氣、飛灰、滲濾液等處置,避免產生“二次汙染”。加強已封場垃圾填埋場後續管理和滲濾液監控,防止汙染地下水。運行船舶生活垃圾接收、轉運、處置監管聯單製度,加強部門聯合監管,督促船舶生活垃圾送交上岸集中處理。
(四)提升危險廢物利用處置水平,實現安全處置。
1.統籌規劃和加快建設集中處置設施。
各設區市全麵調查評估危險廢物處置能力與產生量匹配情況,掌握危險廢物處置能力缺口的區域、種類和數量,按照“自我消納為主、區域協同為輔”的思路,立足當前,兼顧長遠,結合本地區實際製定具體實施方案,將集中處置設施納入本區域重大環保公共基礎設施進行規劃布局、統籌建設,並保障正常運行。
2.著力加強特殊類別廢物安全處置。
以飛灰、工業汙泥、廢鹽等庫存量大、處置難的危險廢物為重點,抓緊配套建設利用處置能力。加強廢鹽利用技術研發,有效去除有毒有害物質,提高綜合利用價值。加大工業汙泥減量技術示範推廣力度,加快推進專業化、規範化利用處置能力建設。鼓勵開展飛灰資源化利用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加快飛灰填埋場建設。著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減少廢鹽、工業汙泥等低價值、難處理廢物產生量,對產生量大、無法落實處置去向的企業須實施限產、停產、關停。
本文標簽: